第四十八章
關燈
小
中
大
據說冊封大典很隆重,猶勝過當年“那一位”的規模。
當然,這樣的話大家也就是私底下說說。
武顏是沒有親眼見識到,畢竟那是前頭的事。可是沒幾日就是太子妃的冊封儀式了,於是她也被當做木偶人擺弄了一天,接受命婦拜見。六月初可是也挺熱了,朝服又那麽厚重,真是累人。幸好武顏身體倍兒棒,耐得住折騰。
一般情況下,太子妃自然都是冊封太子的原配,武顏想當然也是屬於“一般情況”的。
在太子妃冊封大典之前,武順和武穎都回了一趟娘家。
武穎想到的是,日後二姐姐也是呆在長安城裏的了,可惜想要見到她一面,估計比之前也沒容易到哪裏去,不禁有些難過。
武順想的和武穎不同,她沖著楊氏抱怨:“娘,我可是太子妃的親姐姐,怎麽禮部的人這麽沒有眼色,太子妃冊封大典也不請我去觀禮?”
楊氏這些年日子過得遂順,需要動腦子的地方越發少了,聽到大女兒撒嬌抱怨,就先開始安慰:“元英啊,要麽讓安石去禮部那裏問問?許是事情多,遺漏了呢。”
武順抱怨歸抱怨,實則心裏早就有數的,自己夫君不過是個縣男,長安權貴如雲,按照身份排,怕是得排到長安城外面去也輪不到自己,只好胡亂扯幾句:“罷了罷了,我看還是元華沒有把我們姐妹放在心上。你別老是發楞,說句話啊,元芳?”
武穎膽小並不代表腦子不好,她怯怯地說:“二姐姐最近應該正是忙的時候,等到忙過了,肯定會見我們的。”
果然,說話間,就有翠柏來替武顏傳了口信。啊,如今翠柏可是管事媳婦兒了,得叫xx家的才是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楊氏是國公夫人,如今又是太子妃的親生母親,因此到了太子妃冊封大典這一日,楊氏算是嘗到了大出風頭的滋味。越是出風頭,就越是覺得得意:看看,就算我一個兒子都沒有,可是元華一個就頂過了武元慶、武元爽兩人!
小相氏是郡公夫人,自然也是夠格參加太子妃冊封大典的。跟在楊氏身後的她也覺得慶幸:幸好自己一直幫著調和夫君和太子妃之間的關系。宜安今年及笄,看來上門求娶的人家只會多不會少、宜樂和俊哥兒以後可挑選的餘地就更大了。
都說為母則強,小相氏算是明白了,家裏那個夫君是個指望不上的,小事精明、大事糊塗。自己還是得早早為兒女打算起來。
其實長安城裏眾人對著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太子妃非常好奇。
據她從前交好的小姐妹說,武元華是一個潑辣利爽的性子,不過後來沈穩起來,在高家一手蒙眼投壺的技藝震驚了眾人,而後又有人隱約傳出說崔家的女兒和她鬥琴,結果卻輸給了她。忽而就成了晉陽公主伴讀,也算是平步青雲了。
等到應國公病逝之後,武元華開始守孝,更是閉門不出。誰曾想,孝期結束之後,她又當著同安大長公主的面救了高陽公主,聽高陽公主人前人後都說,武元華是個極其有意思的人物。
哦,據說她還是個文采出眾的人。
不過這麽多的據說,到底有幾分誇大,誰也不清楚。反正不只是文人相輕,女人也是相輕的,大家都不太信小小國公之女有這麽出眾。
再後來,跌碎長安城裏一眾人家的下巴:陛下居然挑了武元華做晉王正妃。正妃!
大了晉王四歲、家世低微的武元華!
她是何德何能?
可是這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,它就是發生了。
成為晉王妃之後,武元華跟著晉王去了並州,很多長安貴婦還沒來得及和新上任的晉王妃打照面,就只能在每年過年節的時候匆匆看到她——那時候大家都很忙,又沒有法子細細看。
所以,長安城裏,能說出武元華一二三四的人真的是非常少。
而如今晉王殿下成了太子,而武元華成了太子妃,也是順理成章、名正言順的事情。
因此,在典禮之後,眾多女眷紛繁的心思就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:
“長相倒是挺大氣,可惜家世實在是差了一點……”這是年長,沒有利益沖突的。
“比太子殿下大四歲,如今長得好,有什麽用?等到殿下長成了,太子妃都老了,哦呵呵呵……”這是家裏有和太子年歲相當,或者更小一些的女兒。
“聽說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感情甚篤,不知沒有正頭婆母在,太子空著的良娣、良媛會不會是陛下安排。”這是後宅裏有一定政治敏感度的。
更有人想到,太子如今還無子,良娣(良娣二人,正三品)、良媛(良媛六人,正四品)都還空缺著,只有陛下賜的幾個良家子。
東宮後院空著一大片,就等有手段的人家進去瓜分——自然不是立刻,不然吃相也太難看了。
就像武顏和李治預料的那樣,在延康坊沒住了幾日,二人再次搬,這一回是——東宮。
東宮占地面積極大,儼然是另一個縮小版的太極宮。整個布局都是依照太極宮的來,就是面積比太極宮小了一半。
其中的主殿叫“顯德殿”,是太子接見群臣和舉行重大政治活動的地方,相當於太極宮的太極殿。
第二宮殿:崇教殿,是東宮內朝的宮殿,等同太極宮的兩儀殿,是太子接見一些重臣的地方。
麗正殿是入東宮後的第三座殿,是太子的辦公和居住之地。(1)
而第四重叫光天殿,則是屬於太子妃的,當然,就是女主的地盤了。
第五重叫承恩殿,顧名思義,是太子寵幸小老婆的地方,就好比是太極宮裏的甘露殿。咳咳,小老婆們住的則是另有院落,便是承恩殿東西兩側的宜春宮與宜秋宮。
另有別的宮殿院落,此處不一一描述。
而從搬進來之後,太子李治和太子妃武顏就不會像在王府裏那般,日日同屋就寢了。
不得不提一句,早先李二陛下賜給李治的六個美人。當時丟在太原晉王府裏,好久都沒人搭理她們。吃穿是沒有被苛待的,可是也別想武顏在她們身上花大錢,所以日子過得也就是一般般罷了。
等啊等,六個大美人等得眼都花了,也沒見到晉王的面。使出宮裏常用的手段,收買下人,探聽殿下在內宅走動的路線,卻是收買一個,那一個下人隔天就不見了。
兩三回之後,六個大美人嚇得夠嗆:太子妃治家的手段真是了得,自己還沒動作,就被拍成灰了。
於是她們乖乖在晉王後院過著吃吃睡睡玩玩的日子,心寬的長胖了,心眼多的變瘦了。
等到一朝風雲突變,晉王成了太子。
六位良家子都生出了幾分心思。這六人都是從百姓中采選的,比一般宮人要貌美一些,本因為見不到正主兒,熄了心思爭寵,卻被金燦燦的“太子”兩個字再次砸暈。
親王侍妾和太子侍妾能一樣嗎?
太子侍妾日後可是妃嬪。雖然也有倒黴如前太子那樣,半路被廢掉的,可是富貴險中求,晉王如今已經是太子了,這六個良家子被賜進晉王府的時候,就只能做晉王府的人。
武顏才不管六個沒有封號品級的良家子心裏如何翻騰,把她們一股腦丟進宜秋宮裏,自己則是和胡嬤嬤、徐嬤嬤一起整頓起了東宮的後院。
李承乾被廢了,當時東宮伺候的人也被大清洗了一批,後續補充進來的宮人裏頭,各方的眼線都有。作為合格的太子妃,最起碼要弄清楚,現在自己的地盤上有多少人的耳目。
東宮比之晉王府,大了不知道多少。胡嬤嬤和徐嬤嬤忙得要飛起來,哪裏還會像以前一樣,生出一些互別苗頭的念頭了?
胡嬤嬤是宮裏的老人,在宮裏頗有根基,知道很多辛秘;徐嬤嬤是跟著武顏已久的老人,大概知道武顏的脾性。兩人合作,處理事物的效率高了不只一倍。
當然,春風得意的不只兩位嬤嬤以及武顏的丫鬟,還有李治身邊的胡公公和阿保。
胡公公年紀大了,倒是沈穩一些,阿保最近走路都帶風,憑誰見到了他,如今都要喊一聲“小胡正侍”。(2)
更別提宮外。
長孫家其實一貫來都是超然的,因為本朝太子必定要立嫡子,不管哪一個,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。
武家就是第二被關註的人家了。反正在大家眼裏,這就是武家的祖墳冒青煙了,才能生出一個太子妃。不過事無完美,太子妃和現在的誠郡公不是一母所出,聽說關系有些不夠親近……
反正嫁入賀蘭家的武順和嫁入郭家的武穎幾乎要被婆家人供起來了——這可是太子妃一母同胞的親姐妹,太子妃和她們的關系指定好。
不同的人對於不同的情境也會生出不同的應對。
楊氏在武府內院幾乎要說一不二——幸好武元慶並不太知道後院之事,不然非得七竅生煙。小相氏把後院經營得很好,下人們雖然捧著楊氏,可是還是知曉當家主母是誰的。
武順在賀蘭家幾乎可以說是氣焰囂張了,她和賀蘭安石確實感情不錯,可是婆母也在她孕期送了美婢過來的。原先還顧著“長者賜”面子情的武順,回頭就把兩個看不順眼的提腳賣了。
武穎在郭家本就過得挺開心。郭家雖然家世低微,但是人口簡單,最適合武穎這樣綿軟的性子。她嫁過去之後,郭家的老祖母就把管家的事情交給了孫媳婦兒:老人家雖然是鄉下人,可是很知道,把管家權交給孫媳婦兒,郭家才能在長安城的圈子裏慢慢立足。不然就如同自己早先那樣,去了人家的宴會上,也是被人暗地裏笑話。而郭誠的父親,武穎的公公就更加沒得說了,身為長安縣令,老爺子忙得很,三五不著家;著家也避嫌,不怎麽見兒媳婦。夫君郭誠性子憨厚,一心用功,一個房裏人也沒有,日日苦讀,從秀才考成了舉人。
如此愜意的生活,武穎覺得比在娘家的時候自在了不知道多少(忽略沒有二姐姐陪伴這一點)——至於掌家的進出銀錢,那也是一點也不難。她是靦腆又不是蠢笨,學得的幾分本事,管一個郭家綽綽有餘。還有二姐姐悄悄給自己添妝的金銀,武穎的日子很瀟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當然,這樣的話大家也就是私底下說說。
武顏是沒有親眼見識到,畢竟那是前頭的事。可是沒幾日就是太子妃的冊封儀式了,於是她也被當做木偶人擺弄了一天,接受命婦拜見。六月初可是也挺熱了,朝服又那麽厚重,真是累人。幸好武顏身體倍兒棒,耐得住折騰。
一般情況下,太子妃自然都是冊封太子的原配,武顏想當然也是屬於“一般情況”的。
在太子妃冊封大典之前,武順和武穎都回了一趟娘家。
武穎想到的是,日後二姐姐也是呆在長安城裏的了,可惜想要見到她一面,估計比之前也沒容易到哪裏去,不禁有些難過。
武順想的和武穎不同,她沖著楊氏抱怨:“娘,我可是太子妃的親姐姐,怎麽禮部的人這麽沒有眼色,太子妃冊封大典也不請我去觀禮?”
楊氏這些年日子過得遂順,需要動腦子的地方越發少了,聽到大女兒撒嬌抱怨,就先開始安慰:“元英啊,要麽讓安石去禮部那裏問問?許是事情多,遺漏了呢。”
武順抱怨歸抱怨,實則心裏早就有數的,自己夫君不過是個縣男,長安權貴如雲,按照身份排,怕是得排到長安城外面去也輪不到自己,只好胡亂扯幾句:“罷了罷了,我看還是元華沒有把我們姐妹放在心上。你別老是發楞,說句話啊,元芳?”
武穎膽小並不代表腦子不好,她怯怯地說:“二姐姐最近應該正是忙的時候,等到忙過了,肯定會見我們的。”
果然,說話間,就有翠柏來替武顏傳了口信。啊,如今翠柏可是管事媳婦兒了,得叫xx家的才是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楊氏是國公夫人,如今又是太子妃的親生母親,因此到了太子妃冊封大典這一日,楊氏算是嘗到了大出風頭的滋味。越是出風頭,就越是覺得得意:看看,就算我一個兒子都沒有,可是元華一個就頂過了武元慶、武元爽兩人!
小相氏是郡公夫人,自然也是夠格參加太子妃冊封大典的。跟在楊氏身後的她也覺得慶幸:幸好自己一直幫著調和夫君和太子妃之間的關系。宜安今年及笄,看來上門求娶的人家只會多不會少、宜樂和俊哥兒以後可挑選的餘地就更大了。
都說為母則強,小相氏算是明白了,家裏那個夫君是個指望不上的,小事精明、大事糊塗。自己還是得早早為兒女打算起來。
其實長安城裏眾人對著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太子妃非常好奇。
據她從前交好的小姐妹說,武元華是一個潑辣利爽的性子,不過後來沈穩起來,在高家一手蒙眼投壺的技藝震驚了眾人,而後又有人隱約傳出說崔家的女兒和她鬥琴,結果卻輸給了她。忽而就成了晉陽公主伴讀,也算是平步青雲了。
等到應國公病逝之後,武元華開始守孝,更是閉門不出。誰曾想,孝期結束之後,她又當著同安大長公主的面救了高陽公主,聽高陽公主人前人後都說,武元華是個極其有意思的人物。
哦,據說她還是個文采出眾的人。
不過這麽多的據說,到底有幾分誇大,誰也不清楚。反正不只是文人相輕,女人也是相輕的,大家都不太信小小國公之女有這麽出眾。
再後來,跌碎長安城裏一眾人家的下巴:陛下居然挑了武元華做晉王正妃。正妃!
大了晉王四歲、家世低微的武元華!
她是何德何能?
可是這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,它就是發生了。
成為晉王妃之後,武元華跟著晉王去了並州,很多長安貴婦還沒來得及和新上任的晉王妃打照面,就只能在每年過年節的時候匆匆看到她——那時候大家都很忙,又沒有法子細細看。
所以,長安城裏,能說出武元華一二三四的人真的是非常少。
而如今晉王殿下成了太子,而武元華成了太子妃,也是順理成章、名正言順的事情。
因此,在典禮之後,眾多女眷紛繁的心思就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:
“長相倒是挺大氣,可惜家世實在是差了一點……”這是年長,沒有利益沖突的。
“比太子殿下大四歲,如今長得好,有什麽用?等到殿下長成了,太子妃都老了,哦呵呵呵……”這是家裏有和太子年歲相當,或者更小一些的女兒。
“聽說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感情甚篤,不知沒有正頭婆母在,太子空著的良娣、良媛會不會是陛下安排。”這是後宅裏有一定政治敏感度的。
更有人想到,太子如今還無子,良娣(良娣二人,正三品)、良媛(良媛六人,正四品)都還空缺著,只有陛下賜的幾個良家子。
東宮後院空著一大片,就等有手段的人家進去瓜分——自然不是立刻,不然吃相也太難看了。
就像武顏和李治預料的那樣,在延康坊沒住了幾日,二人再次搬,這一回是——東宮。
東宮占地面積極大,儼然是另一個縮小版的太極宮。整個布局都是依照太極宮的來,就是面積比太極宮小了一半。
其中的主殿叫“顯德殿”,是太子接見群臣和舉行重大政治活動的地方,相當於太極宮的太極殿。
第二宮殿:崇教殿,是東宮內朝的宮殿,等同太極宮的兩儀殿,是太子接見一些重臣的地方。
麗正殿是入東宮後的第三座殿,是太子的辦公和居住之地。(1)
而第四重叫光天殿,則是屬於太子妃的,當然,就是女主的地盤了。
第五重叫承恩殿,顧名思義,是太子寵幸小老婆的地方,就好比是太極宮裏的甘露殿。咳咳,小老婆們住的則是另有院落,便是承恩殿東西兩側的宜春宮與宜秋宮。
另有別的宮殿院落,此處不一一描述。
而從搬進來之後,太子李治和太子妃武顏就不會像在王府裏那般,日日同屋就寢了。
不得不提一句,早先李二陛下賜給李治的六個美人。當時丟在太原晉王府裏,好久都沒人搭理她們。吃穿是沒有被苛待的,可是也別想武顏在她們身上花大錢,所以日子過得也就是一般般罷了。
等啊等,六個大美人等得眼都花了,也沒見到晉王的面。使出宮裏常用的手段,收買下人,探聽殿下在內宅走動的路線,卻是收買一個,那一個下人隔天就不見了。
兩三回之後,六個大美人嚇得夠嗆:太子妃治家的手段真是了得,自己還沒動作,就被拍成灰了。
於是她們乖乖在晉王後院過著吃吃睡睡玩玩的日子,心寬的長胖了,心眼多的變瘦了。
等到一朝風雲突變,晉王成了太子。
六位良家子都生出了幾分心思。這六人都是從百姓中采選的,比一般宮人要貌美一些,本因為見不到正主兒,熄了心思爭寵,卻被金燦燦的“太子”兩個字再次砸暈。
親王侍妾和太子侍妾能一樣嗎?
太子侍妾日後可是妃嬪。雖然也有倒黴如前太子那樣,半路被廢掉的,可是富貴險中求,晉王如今已經是太子了,這六個良家子被賜進晉王府的時候,就只能做晉王府的人。
武顏才不管六個沒有封號品級的良家子心裏如何翻騰,把她們一股腦丟進宜秋宮裏,自己則是和胡嬤嬤、徐嬤嬤一起整頓起了東宮的後院。
李承乾被廢了,當時東宮伺候的人也被大清洗了一批,後續補充進來的宮人裏頭,各方的眼線都有。作為合格的太子妃,最起碼要弄清楚,現在自己的地盤上有多少人的耳目。
東宮比之晉王府,大了不知道多少。胡嬤嬤和徐嬤嬤忙得要飛起來,哪裏還會像以前一樣,生出一些互別苗頭的念頭了?
胡嬤嬤是宮裏的老人,在宮裏頗有根基,知道很多辛秘;徐嬤嬤是跟著武顏已久的老人,大概知道武顏的脾性。兩人合作,處理事物的效率高了不只一倍。
當然,春風得意的不只兩位嬤嬤以及武顏的丫鬟,還有李治身邊的胡公公和阿保。
胡公公年紀大了,倒是沈穩一些,阿保最近走路都帶風,憑誰見到了他,如今都要喊一聲“小胡正侍”。(2)
更別提宮外。
長孫家其實一貫來都是超然的,因為本朝太子必定要立嫡子,不管哪一個,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。
武家就是第二被關註的人家了。反正在大家眼裏,這就是武家的祖墳冒青煙了,才能生出一個太子妃。不過事無完美,太子妃和現在的誠郡公不是一母所出,聽說關系有些不夠親近……
反正嫁入賀蘭家的武順和嫁入郭家的武穎幾乎要被婆家人供起來了——這可是太子妃一母同胞的親姐妹,太子妃和她們的關系指定好。
不同的人對於不同的情境也會生出不同的應對。
楊氏在武府內院幾乎要說一不二——幸好武元慶並不太知道後院之事,不然非得七竅生煙。小相氏把後院經營得很好,下人們雖然捧著楊氏,可是還是知曉當家主母是誰的。
武順在賀蘭家幾乎可以說是氣焰囂張了,她和賀蘭安石確實感情不錯,可是婆母也在她孕期送了美婢過來的。原先還顧著“長者賜”面子情的武順,回頭就把兩個看不順眼的提腳賣了。
武穎在郭家本就過得挺開心。郭家雖然家世低微,但是人口簡單,最適合武穎這樣綿軟的性子。她嫁過去之後,郭家的老祖母就把管家的事情交給了孫媳婦兒:老人家雖然是鄉下人,可是很知道,把管家權交給孫媳婦兒,郭家才能在長安城的圈子裏慢慢立足。不然就如同自己早先那樣,去了人家的宴會上,也是被人暗地裏笑話。而郭誠的父親,武穎的公公就更加沒得說了,身為長安縣令,老爺子忙得很,三五不著家;著家也避嫌,不怎麽見兒媳婦。夫君郭誠性子憨厚,一心用功,一個房裏人也沒有,日日苦讀,從秀才考成了舉人。
如此愜意的生活,武穎覺得比在娘家的時候自在了不知道多少(忽略沒有二姐姐陪伴這一點)——至於掌家的進出銀錢,那也是一點也不難。她是靦腆又不是蠢笨,學得的幾分本事,管一個郭家綽綽有餘。還有二姐姐悄悄給自己添妝的金銀,武穎的日子很瀟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